初学者打羽毛球的方法
初学者打羽毛球的方法,打羽毛球是一项非常健康的健身项目,这是老少皆宜的,所以很多人平时都喜欢和朋友一起出去打打羽毛球,还能增进感情,下面为大家分享初学者打羽毛球的方法。
初学者打羽毛球的方法1一、起手式
握拍
以刁拍姿势握住八卦,食指与大姆指分别刁住与拍面平行的握柄面,余三指紧扣握柄,挥正拍食指上提,大姆指微缩,反拍则大姆指上提,食指缩回。
切忌握死而造成转拍不零灵活。
羽毛球的持法
羽毛球怎么拿都可以。发球的首要条件是在於精确,所以只要能够使球稳定,任何拿法都行。
而通常拿羽毛球的方法可分为下列两种:
1、以手指轻捏羽毛顶端,球托部分向下。
2、以五指轻握住球的球托上方,球托部分向下。
不管用那一种方式拿球,平时都要训练到能够在一定的位置击中球。
发球的击球法
发球的击球法有下列两种:
抛起发球:
一手抛下羽毛球,另一手同时挥拍,使球拍前端轨迹和羽毛球落点的交会处,成为瞬间击球点的击球方式。这种方法有较大的动作,击出的球也较为强劲,能飞得高且远。
不抛球的发球:
这种发球方式,好像是收回握住球拍的手臂,同时以拿羽毛球的手去碰球拍的`动作。这种发球法的动作范围较小,能够用短打将球击到对方接球场地内。
发高远球
此种发球方式是要把球击到对方球场的端线附近,从很高的位置垂直掉落,目的是让对方后退。
发球时以抛起发球法较容易。姿势是左脚向前,右脚在后,轻轻抛起球,当球离开手的同时挥动球拍,最好能弯曲手臂,在伸直前的一瞬间将球击出,利用手腕的扭动使球拍向左肩上方挥,让球飞得又高又远。
发短低球
目的是要将球击至对方的前发球线附近,最好能把球控制在刚刚过网的高度,不让对方有发动攻势 的余地。发球用不抛球的方式。
以羽毛球去碰球拍的方式,手 臂弯曲,以较小的挥拍动作击球。快速激烈的动作应尽量避免,以轻 推方式将球送出去,以正拍或反拍出球均可。
因为抛起发球需要做较大的预备动作,所以容易使对方预知你要打高远球;但这时发球员可以突然减轻力量,改为发短低球,使对方 措手不及。同样的,也可以用不抛球发球方式使对方以为你要发短低球,而临时击出高远球或平球。这些都是发球的战略
二、挥洒自如
正拍挥拍方式
长球--预备击球时,侧身呈拉弓姿势,右手持拍者右脚在后,以左手锁定球的飞行,左手持拍者反之,击球时放松手腕,手臂打直,拍面扬上。
杀球及后场切球--挥拍方式与长球大同小异,差别在於击球时拍面朝下,切球时则力道放小。
反手挥拍
转身背对球行进方向,右手持拍者右脚跨左,以右手轴锁定球,运用手腕控制拍面击球角度,以打出长球、切球或杀球。
三、步法
跑米字步要诀
一般预备位置是站在前发球线之后约半步距离,双脚横跨中央线,估算前进至网前并举拍至网前二角落约几步,大至为二至三步,端视个人步伐大小而定,后退则约三至四步;若为奇数则右脚先垫步,若是偶数则左脚直接跨出。
总而言之,就是预备击球时不论前进或后退,重心都是摆在右脚,并且以侧身行进,以上皆以右手持拍者而言,左手反之,所谓米字步便是以此种跑法,练习跑左右二侧、四个角落及直前直后八个点形成米字
四、发球击球法
发球是羽毛球的击球法中最难的一种(控制球的飞行情况)。
关于羽毛球的发球法,在规则中有非常详细、严格的限制。简单的说,必须由下向上击球,而且一定要等对方接球员准备好才能发球。不可像排球、桌球、网球等比赛,一开始就发动攻势,以期有发球得分的情形。
因此,能够随时稳定的发球,就等於控制了局面,所以说,发球是最重要的击球技术。
初学者打羽毛球的方法2羽毛球初学者如何进行身体训练健身
对初学羽毛球的人来说,练不练身体好像影响不大,但随着打球时间的增长,尤其是每天或是隔天打一次球,就必须要对身体训练予以高度重视,否则一是影响水平的进步,二是容易出现伤病。
羽毛球既需要足够的耐力,也需要良好的爆发力。专业选手在基础力量训练时,通常采用推杠铃、哑铃,负重深蹲以及跳绳、挥网球拍等方式锻炼肩、肘、手腕、膝关节、腿等部位的力量,这些部位是长期从事羽毛球运动的人最易出现伤病的地方。至于专项素质训练,主要包括步法和多球训练,为了加大运动量,在练习步法时往往会穿上沙衣,绑上沙带。
对业余选手而言,没有器械也可以进行身体训练,如加强肩肘部的力量,可采用俯卧撑,锻炼踝关节,可采用原地来回垫脚尖的方法,锻炼腰腹肌可采用仰卧起坐,练腕力可以采用挥动矿泉水瓶的办法。
对业余选手来说,每周至少要抽出一到两次固定时间进行身体训练,每次训练30到40分钟。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弱点有选择地练,如小臂大臂力量差,就练腕力,可以通过小臂挥网球拍、回力球拍甚至矿泉水瓶来训练。大臂力量差练肩,练肩部力量的最好办法是练双杠,采用双手撑杠起的方式。此外,训练时尤其要注意多拉韧带。
跳绳尤其是双摇跳是最符合羽毛球项目特点的身体训练方式,因为跳绳是全身的运动,既可以练腕力又可练挥臂的速率,更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下面列出的一周身体训练计划可供年龄在25岁左右,有一至两年球龄的男青年选用。
第一、一至二次长跑,3000米到5000米,时间控制在20到30分钟;
第二、一至二次步法练习,每次10到15分钟;第
三、一至二次跳绳,单跳每次10分钟左右,可分三组完成,每组5分钟,双摇跳2分钟为一组。
其他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上述计划进行增减。
初学者打羽毛球的方法3羽毛球初学者怎么选球拍
(1)价格方面
在刚开始接触羽毛球的时候很多人只是抱着有兴趣来买,并没有把羽毛球当成一个长期的爱好,很多人在坚持打羽毛球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放弃或者不感兴趣了,所以作为初学者在选择羽毛球的时候不要选择太贵的,而是选择一支价格适中的球拍为好。
(2)性能方面
羽毛球拍在形状上有分类,不同的形状再性能上也会有不同。初学者在选择的时候最好选择弹性比较高的球拍,球在与拍面接触的时候反弹时间比较长,初学者比较好控制。羽毛球拍的拍杆是帮助传递击球力量的,对于羽毛球初学者,选择中管较软的更适合,这样让你发球更适合,学习更轻松。
(3)力量选择
在选择羽毛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力量来选择,如果臂力不足,而选择了一支比较重的球拍,在打球的时候会比较吃力,而且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伸等症状。选择的羽毛球拍最好是自己能轻松掌握的。
球拍的分类
(1)木拍
木拍是羽毛球的始祖, 但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木拍已基本被其它材料所代替。还有一种现在很少用的羽毛球拍叫铁牌其构成与特点是拍框为铁材,拍杆为铁管,拍体较重,容易变形。
(2)铝合金拍
构成与特点:拍框为铝合金,拍杆为铁管,拍框和拍杆由“外三通”连接。这是这是现今最普及的羽拍, 价格较低。另一种铝碳排的构成与特点: 拍框为铝合金,拍杆为碳素纤维,利用“外三通”连接。重量比较平均,价格也比较适中,涂装一般较为简单。
(3)全碳素拍
构成与特点: 拍框和拍杆均为碳素纤维。此类拍又分为两种结构, 一是连接行,即分别做出拍框和拍杆,利用粘合工艺将两部分连接在一起。二是一体成型,这种工艺难度最大,成本也最高。全碳素拍的重量较轻,材料的.特性和拍身的结构能令使用者充分发挥技术水平。所以现在绝大多数的专业球员都使用全碳素羽拍。
球拍如何选
一副好的羽毛球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打球水平,在购买球拍时,要多方面查看球拍质量,从球拍的重量、材质、拉线、做工、样式到球拍的知名度、价格等等,越仔细选择,越能买到称心如意的球拍。
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
不得不承认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不仅能提高你的球技,而且能让你爱上羽毛球。
选择球拍的材质
现在的球拍大多采用碳纤维、钛合金、高强度碳纤维等较轻、较耐用的材质通过观察球杆和拍框可以了解具体的材质,例如High Molus Graphite意思是高强度碳纤维,Graphite意思是碳纤维。
选择球拍的拉线
球拍的拉线很重要,弹性不好的拉线常常会裂。挥动一下球拍,如果震手,说明拍杆材质太硬,不震手则说明拍杆有弹性。
选择球拍的做工
好的球拍一般比较精致、不会掉色,差的球拍有时候会有沙粒凸显,而且很容易掉色。然后查看握拍胶有没有破损以及穿线孔胶粒是否缺少、破损。最后查看拍框有没有裂纹、气孔。碳素+框结构的组合一般比较适合初学者。
选择球拍的连接处
球拍的连接处不好很容易在运动过程中折断,可把球拍放在桌面上,下蹲,让视距与球拍平行,仔细查看握手与拍杆连接处、拍杆与拍框连接处是否正直,如果不平整有倾斜说明质量不太靠谱。
选择合适重量的球拍
球拍的重量不同,击球的效果也不同,拍子过轻,会提高击球速度,但会减小击球力量。所以攻击性打发应选择中等硬度的球拍,防守型打发则可选择较轻的球拍。一般专业选手会选择拍身为3U 或 4U,低于这个,会导致最大磅数不能拉。专业选手为25磅到35磅间,进阶者选择22磅到26磅,初学者选择20到25磅,如果为5U,更拉低到18到22磅。
就个人而言,主要原因是男性运动员在力量、爆发力和变速能力方面比女性运动员强得多
众所周知,男单的反手发球和女单的正手发球都是底线
我们不妨看看两种服务模式在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比赛中的效果:男子单打:如果我们在男子单打比赛中选择高距离发球底线,我们应该采取今天男子单打的进攻水平pla埃尔斯
它可以在几步内起飞并杀掉球
杀球的力量很大,速度也很快
这就使得服务器一出现就必须处理这么大的杀戮,而接收器有太多的优势
因此,男子单打以反手发球为主,接球方以重放网摩擦网或接球后场过渡为主,限制了接球方回球的威胁
女单:当他们面对正手底线发球时,他们必须退到正确的位置来回击球,这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击杀的
这样,发球方通过底线调动对方在球场上的位置,使对方不回球
这可能非常危险
如果女子在网前只接反手发球,对手的移动速度会大大降低,而对方的反手推和池对服务器的威胁相对较大,因为速度差不容易拦截高质量的推和池
cdn
bcebos
com/0df431adcbef7609cf794e4320dda3cc7dd99ef8" />因此,男子和女子单打发球方法的相应战术思维是:<b>男子单打有很大的力量和强大的速度变化,所以我不能让你在发球前先击球,至少不能向下用力
如果对手用力,我可以用两个腰快速截住并向后拉,从而将被动变为主动
女子单打速度和力量都很差,但不如男子单打好
然后我会按底线,让你跑出位置,打得不好,让你跑遍球场,杀了你
最后两个例子是例1:羽毛球20年前,男子单打也是正手发后场压的基线
的原因如下:
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当时,羽毛球运动员自身还不如今天的训练方法,身体素质科学,绝对力量强,爆发力强
羽毛球技术:在印度尼西亚天王林水镜发明“两脚起球杀球”技术之前,后场有足够的时间进攻,不存在一枪杀球的威胁
3
羽毛球器材:当时羽毛球器材不如现在好,球拍线不能那么紧,球速也不会那么快,所以主攻不够
此外,当时的羽毛球技术更注重精致的技术和多变的假动作,而不是今天一般强调的进攻和体能
原因是那个时代的羽毛球速度不如今天快,今天的羽毛球已经到了一个不可打破的时代
除了林丹,一个像林丹这样的精英球员,他可以通过拉起重机来处理高速攻击,许多其他拉起重机的球员都被那些擅长改变速度的人打得很惨
2014年中国队托马斯杯的一个例子就是惨败
例2:业余男子单打也选择正手回场压基线
从特征上看,业余男子单打和职业女子单打比较相似
即使业余男子单打给了你底线,你很难回到一个特别高质量的后场起跳和重击,而且只限于身体问题,没有人敢使用这种能量密集型技术,所以后场拉起已经成为业余比赛
弹性 击球感 吸震性 控制性 耐久性
BG-95 较好 较硬 最佳 最佳 较好 50元/条
BG-6 较好 中柔 一般 一般 一般 25元/条
BG-65 一般 中柔 较好 较好 较好 28元/条
BG-70Pro 较好 中柔 一般 较好 较好 34元/条
BG-80 最佳 较硬 较好 较好 较好 38元/条
BG-85 最佳 最硬 较好 较好 较差 39元/条
BG-65Ti 较好 较硬 一般 较好 较好 35元/条
BG-68Ti 最佳 最硬 最佳 最佳 一般 39元/条
YY球线,我所知道的和见过的有BG6,BG43,BG65,BG66,BG70,BG80,BG85,TI65,TI68,TI75,TI88,POWER GRIP,
后面三种线国内代理没有经销,基本无缘见到,没太大的意义,在此不于讨论。
本人手上穿过的YY球线有大约2万余条,能基本闭着眼睛用手摸出各种线的区别,而且因为浙江省队和二队的专业球员及教练的球拍基本都是由我经手所穿,所以知道这些线比较权威的用后感,希望在此能给一些球友建议,当然,因为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我说的不一定适合你,如果和你的感觉有出入,还请多加原谅。
不推荐使用TI65和TI68线,除了声音好听,没什么其他好处,而且外面的TI涂层和里面的纤维芯伸缩系数不一,所以很容易断。由于TI涂层是在线衣外表加涂的,所以弱化了线衣本身的编织纹路,大大的降低了控球性,不过扣杀时在心理上感觉有很大的加强,但只是自己的错觉。
BG6线是近年国内代理自己下单做的比较低端的线,质量粗制烂造,颜色接近透明,无任何编织可言,实在不想过多评价。
43线是YY公司推出的低端产品,线本身很粗,达到惊人的0.73毫米,因此弹性很差,本身YY公司是想加强它的耐打性,但是因为这款线的编织方法比较粗糙,用料很差,所以也并不见的多少耐打。
65线在国内的球友中受到大力的追捧,最初的起因是原来国家队平时训练用的都是65线(现在是否还是65线,我并不清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国家队用的65线是YY公司提供的大盘线,手感和我们买到的袋装线有比较大的区别,国家队的65散线球衣结构比较精密,摸上去有棱有角,很挺刮,穿线时声音唰唰作响,不容易打结,袋装线相对比较柔软,光滑,线衣容易磨破。因为最老的一批球友都大力追捧65线,所以后来加入羽毛球队伍的新人们也都一直使用65线的较多,而且因为65线价格相对实惠,大家更是青睐有加。65线的缺点:弹性差,控制差。优点:牢固,价格相对便宜。
66线一直是我比较偏爱的线,弹性极佳,声音清脆,但是因为线本身只有0.66mm,相对容易断,不耐打,因此不建议有足够爆发力的球友使用。爆发力比较小,或者初学者,以及女生和想偷懒的人建议使用。缺点,控球差。
70线我个人觉得是个鸡肋,是YY公司出的一款四不象产品,又想出弹性,又想有控制,又要耐打,结果做成了这个没什么特点的线。(我一直认为,线和拍子都要有自己强烈的个性,如果没有,那就是一款平庸之作)
80线直径0.68,线身比较硬,线衣纹路清晰,弹性很好,是款进攻性很强的线,搭配YY的纳米9000,MP100,Ti10,AT700等进攻型球拍有意想不到的球感和威力。强烈建议进攻型球友使用。
85线比较柔软,线衣编织精致,纹理肉眼清晰可见,有极强的操控性,弹性尽次于66线,控制性能66线更是不能和85线相提并论。建议防守型球友和双打时的网前站位这使用。
由于线本身的特点,因此在穿线磅数上也有所不同,用65线就应该拉的比较高磅,因为65线的延伸性比较强,使用几次后就会大幅度的降低磅数,而且走线的问题65线也最为突出,但是又有个比较矛盾的问题,65线本身就粗,弹性欠佳,拉比较高的磅数更是大大降低了弹性。
80线拉稍微低些的磅数,就可以得到高磅的感觉,喜欢拉高磅,但是又怕损伤球拍的球友,可以选择80线试试,一定可以让你用低磅体验高磅的感觉。而且80线走线情况很少见,虽然走线影响球感的程度很小,但是却让很多人极为厌恶,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也可以试试这款。
选择球线时,不可尽信产品本身的广告,因为广告中每款线都是很优秀的。希望大家可以自己把每款线都亲身体验一次,找到自己最喜爱和适合自己技术特点的球线。